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1的文章

智慧三表的失敗與無法落實

圖片
 先問問大家有多少人聽過「 智慧三表 」? 又知道所謂智慧三表是哪三表?剛剛我查了一下這是2007年開始要推動的方向,然後去年這時我在市府擔任聘用技術員時,台北市政府正努力在推動的政策。 先說說這三表是指水表、瓦斯表和電表這三項,要透過網路自主回傳每個月的數值,甚至可以細節到去記錄使用時間和用量,然後管線因為有透過或是連結相關訊號,故可以自主回傳,就實務面來說電表是最容易達到的目標,然後水表和瓦斯表則需要家戶或是環境具備一定網路架構,因此這在推動上一直非常牛步。 現說牛步的原因主要在於網路環境不是那麼穩定,但轉眼到了今年(2021),網路環境已經比當年更穩定(無線和有線網路),所以今年各級政府應該會推動的更賣力,轉眼現在已經三月中旬,目前剛收到了瓦斯公司來函說可以更換智慧瓦斯表的資訊,但除了裝表的費用外,每個月還要多付額外的 相關費用 ,沒錯就是要比原本更多錢,那怕智慧瓦斯表在地震時會自動遮斷,但整體來說是變貴的! 所以我就有一個很大哉問概念,既然政府納入政策要推動,為何不調整一下概念,不換表的每年基本費逐年增加呢? 要記得我們的國民都是貪小便宜、外加怕死到極致,就連深夜地震時,不是夠大的地震,很多人只是翻身看一下,就又回去繼續睡,換句話說這樣根本沒有推動智慧瓦斯表的推力在,外加每年還要額外加付費用那這樣國民就更不會主動換裝,所以我們的經濟部要不要好好思維他們的推動方式?目前裝表率還是非常的低,那為何不自行檢討一下推動方式呢?

108課綱現場回顧記錄(一)

108課綱 轉眼第一屆施行的學生後年就要考學測了,我也剛好有機會去兼任一學期的地理老師,也剛好兼任的學校因為另外一位老師產假的關係,所以我代課了三分之二學期,而且任教的學校剛好有設計群科、表演藝術科和普通科與國中部,也是自己個性的關係,就去對於所謂108課綱有點概念的瞭解。 過去打從 410教改 啟動後,中華民國教育部開始一連串的教育改革運動,一路至今剛好開始推動所謂108課綱,但就我去兼任一學期的感想是,這就算課程編得再好,也還是會失敗,而且可能會讓學生更學習不到東西;不否認我是過去填鴨教育下的產物,但因為剛好處於 戒嚴之後 的學生,所以很多各位說的借課亂象我小時候並沒有發生,或許是臺北市比較特殊,但我真的都沒遇到,反倒是遇到一些奇特的工藝老師或家政老師,我國中時還操作過網版印刷,而且因為自己的奇怪想法,還搞套色印刷,所以搞了七八個印刷版,要套版才會是完整的圖案,所以我過去幾乎都沒遇到所謂借課不還的經驗,或是課程被嚴重挪用的印象,就連高中雖然不是北市公立高中,但嚴格的私立高中也是所有課程都有完整上課,音樂課、美術課一堂不少,所以我在兼任一學期後,我就衍生幾個問題想要問問大家。 一、學分制度 現在高中跟我讀書時,很大的差別改成學分制度,但是一個跟大學最大的差異就是,年級制度綁著比學分制度還嚴格,換句話說學生只要死撐至高三或國三,一樣可以考升學考,換句話說,之前因為學習不良、程度不佳的依舊可以升學,不會有任何補救機會和強化機會;但這些程度不佳的學生之後呢?是否有再次檢核或補救機會? 二、課程內容 這是我一直很疑惑的地方,就是現在中學教材一直很希望學生可以自主學習和養成思考能力,但實際的上課內容和範圍,就是除了基本訓練外,多半由上課老師決定;我可以理解因為有升學考的需求,但是扣除掉重複的、基本的,請問一下有多少學生有吸收?就我實務觀察,可能只有前30%的高中生、前45%的國中生有轉化為自己的素養,其他的幾乎都只是應付了事,或配合老師作業,換句話說這是目前課綱最大的問題,而且這問題會隨著時間一直擴大。目前我有同學在一流高中任教,也有同學在後段班中學任教,蒐集大家的回饋後,這問題更顯著發生。 三、課程時數 這邊我限縮範圍到普通高中,現在普通高中上課畢業總學分150個學分(不含各科細部進度),但就拿二類組最熱門的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學分140學分,各位有沒發現差異?我再...

全球政體的分類

 最近國際新聞看得很乏味,因為在中華民國枯燥和狹隘的國際視野下,能接收到的訊息有限,今天我要來跟大家說說很容易被大家誤解的一些觀念,特別是這幾天看到各新聞資訊後的感想。 這邊要跟大家討論的就是政治體制,或許多數人可以馬上說出一堆長篇大論,或是立刻說這是冷議題,但這邊我要強調的是所謂的「 政治體制 」和是否處於西方或東方沒有絕對關連,因為目前國際上基本常見的政治體制有: 共和制與君主制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定期選舉或推舉一個代表出來帶領國家,後者就是由一個特定家族領導國家。這兩種事實上就結果而言沒有太多差異,因為主要還是看執行和推動政策的人,因此這兩種當然沒有絕對好壞,也因此很多現在國家名稱中多半有共和這名詞,就代表他們的國家領導人是有可能更換,而不會是單一家族特定把持。 或許寫到這邊,很多人會質疑那為何現在國際間還不是有許多紛爭,甚至戰爭呢?事實上各國媒體都會挑對於自己國家有一定保護能力的論點,但這些論點往往都不一定正確,而經過各種語言、概念加工過後就更會容易誤解與偏頗。就國家和國家而言,主要還是看對於國家本體的利益,甚至是國內主要財團、金主的利益,也因此這些都是被金錢、利益綁架的觀點,所以國際上就出現很多貿易制裁的行為,要記住一件事這些都不一定是單向的,有時很多時候會是多向的概念去造成影響。 回到中華民國來說,目前的新聞都很簡化的區分民主和共產、民主和極權,事實上這些都不是政治體制,而是各種意識形態和推選領導人方式的差異;就我看來共產主義未必不好,只是沒考量到人類惰性與實際的人性,極權主義也未必不好,只要掌權的人不要一意孤行,當然民主也未必都一定是好的,只是大家都能去協助決策,雖然缺乏一定效率,所以在閱讀這些資訊前,大家物必要搞懂立場和觀點,而不是一昧單純吸收。

媒體釋讀與理解

臺灣媒體亂象已經到走火入魔的程式,特別這次連國家通訊社都加入亂局,現在的群眾都愛看八卦,但也是媒體自己不夠自律,外加一昧追求大家的視覺和觀注,所造成的現象。 所以身為21世紀的閱聽者,有些基本觀點要有: 1.任何訊息、資訊都正反面思考過,這點是很重要的,因為媒體泛濫的現在,很多資訊都會被包裝和偽裝,特別是跟身體健康有關的,這都要確認再三。 2.網路來源的消息,請看看就好,不要認真,因為這你不曉得原始出處,就像之前講課時,我都會再三提醒學生,維基百科是大家協作成果,很多都是未經證實的資訊,反而要去看下方的資料來源,那才是真正的資料所在。 這時代大家都愛看八卦,但比名人感情、婚姻更重要的議題還有非常多,而不因被這種非常次要的資訊占用媒介版面。

臺灣的歧視與自以為是

臺灣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常常有表裡不一的狀況,這在用字潛詞上最為明顯,這邊舉個例子好了,日前大專籃球聯賽有個師大球員對於世新大學的塞內加爾裔球員(已經歸化中華民國籍)球員罵了:黑鬼( 原始新聞連結 ),這在臺灣很多人都覺得不是大議題,不用大驚小怪,但要知道這在國際上,是非常嚴重的歧視話語,任何人都不應該有這樣的念頭和想法,因為這些用詞在國外都是嚴重的禁語和忌諱(特別是如果一直想要打進國際空間的政府務必要記得)。 換個說法好了,這也是美利堅合眾國前總統川普落選的原因,因為他很無智的在選前挑起的這個禁忌,但回過頭看看臺灣,這議題似乎在臺灣都沒被重視(我之前上課時都很嚴正的告誡學生這議題),因為國外真的往往因為一句無心的語言,往往下一幕就是看見嚴重的槍擊事件,雖然臺灣沒有槍枝氾濫的問題,但是刀械還是有辦法取得,這樣就直接變成社會事件。 就像林書豪在美國NBA也是一直遭受歧視( 新聞連結 ),就連知名球星 Stephen Curry也是飽受其他黑人歧視膚色不夠黑,那怕得分再多,還是一樣被歧視,另外臺灣某黨的政治人物也是一樣對於很多歧視用字都沒概念,要記得現在已經是21世紀,很多過往的歧視用字全球都已經停用了或禁止,就不要硬凹。這樣只會讓外國人更看不起你們,只會把你們當作呆子和凱子。 所以在我看來,那名師大的球員應該 禁賽一季 ,而 師大應該本季禁賽 ,要不然這樣狀況之後還是會再發生而且隨著中華民國要走向國際化的目標上,各級聯賽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裔球員加入,要必須讓大家覺得這是嚴重的議題。 #言詞歧視 #種族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