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三表的失敗與無法落實

 先問問大家有多少人聽過「智慧三表」?
又知道所謂智慧三表是哪三表?剛剛我查了一下這是2007年開始要推動的方向,然後去年這時我在市府擔任聘用技術員時,台北市政府正努力在推動的政策。
先說說這三表是指水表、瓦斯表和電表這三項,要透過網路自主回傳每個月的數值,甚至可以細節到去記錄使用時間和用量,然後管線因為有透過或是連結相關訊號,故可以自主回傳,就實務面來說電表是最容易達到的目標,然後水表和瓦斯表則需要家戶或是環境具備一定網路架構,因此這在推動上一直非常牛步。
現說牛步的原因主要在於網路環境不是那麼穩定,但轉眼到了今年(2021),網路環境已經比當年更穩定(無線和有線網路),所以今年各級政府應該會推動的更賣力,轉眼現在已經三月中旬,目前剛收到了瓦斯公司來函說可以更換智慧瓦斯表的資訊,但除了裝表的費用外,每個月還要多付額外的相關費用,沒錯就是要比原本更多錢,那怕智慧瓦斯表在地震時會自動遮斷,但整體來說是變貴的!
智慧型電表基礎建設(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


所以我就有一個很大哉問概念,既然政府納入政策要推動,為何不調整一下概念,不換表的每年基本費逐年增加呢?
智慧瓦斯表

要記得我們的國民都是貪小便宜、外加怕死到極致,就連深夜地震時,不是夠大的地震,很多人只是翻身看一下,就又回去繼續睡,換句話說這樣根本沒有推動智慧瓦斯表的推力在,外加每年還要額外加付費用那這樣國民就更不會主動換裝,所以我們的經濟部要不要好好思維他們的推動方式?目前裝表率還是非常的低,那為何不自行檢討一下推動方式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同事的磨合

謝謝大家(2025)

南港的LaLaport(實際僅是中信第二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