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焚琴煮鶴了!
四書五經 是 四書 和 五經 的合稱,是 中國 儒家 的經典書籍。 四書 又稱為 四子書 ,是指《 論語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五經 是《 詩經 》、《 尚書 》、《 禮記 》、《 周易 》和《 春秋 》。 在 戰國 時原有「六經」的說法,為《 詩 》《 書 》《 禮 》《 樂 》《 易 》《 春秋 》,排列順序為《 莊子 》的《 天下 》《 天運 》兩篇的文內順序,被出土郭店楚簡所記「六經」名與順序印證。秦始皇焚書,除《周易》作為術數之書得以倖免,其餘四種皆毀。漢初,漢儒憑記憶與民間倖存之書恢復內容,漢武帝接續文景時已定官學的三種,將其全部定為官學,設立「五經博士」,五經之名正式確定。漢代整理的「五經」,如果按《 漢書·藝文志 》「六藝略」排列,六種為《易》、《書》、《詩》、《禮》、《樂》、《春秋》,以及《論語》、《 孝經 》、《 小學 》(漢代習稱「五」,一般不包含「《樂》」)。六經中的《樂經》很早就亡佚了,《樂經》在漢代是否存在至今有爭議,《漢書·藝文志》中無此書的記載。~~~維基百科 關於中國古代的這些所謂經典,或許我們從小的教育缺乏辯證吧?很多人對這些有很多不合時宜的誤解,首先我絕對反對用背誦去死讀這些經典,主要因為有很多應該是體會,而背誦只會有反效果,畢竟這是反教學,只會讓後續的閱讀教學產生反效果。 我就來很白話的說所謂的四書五經,首先四書絕對沒有文學意涵,因為所謂的四書《 論語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本來就不是文學作品,甚至嚴格來說都是語錄孔子的語錄、孟子的語錄和子思的中庸更是他個人思想,而大學則是節錄禮記,而所謂的禮記則是從對君王到貴族的朝拜,和各種周代的儀典,因此就轉眼已經兩三千年的現在,真的當當考據文字看看就好。 另外詩經呢?這有一定文學價值,因為他紀錄著三千年前的四言詩,但有些詞藻就現在尺度來說,很18禁或直接,若要把這當經典,我想當年寫詩的如果還會托夢,應該會想把後人殺死吧? 我並不反對讀這些,但我會覺得這就當讀物就好,因為時空背景、意義多有落差,何況夫子遠矣,他老人家也不希望不經辯證,就把他的論語當寶在背,那我想他老人家會曰:子不知其意,不觀時,亦能得否焉? 那至於其他的呢?原則上我們現在備受朱熹理學影響,但理學也不是只要背誦,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源自於心這道理,那為何我們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