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的真相(科任教師篇)
這裡我會分成一般小學、國中、高中和技職高中來一併討論,前兩項是一組,但高中和技職高中,因學區改變和制度的關係,所以這會是另外一種討論結構;先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之前討論的目前架構(如圖)。
OK!我從國小、國中開始說明:在108課綱(甚至之後的118課綱),依舊都是所謂的素養取向,因此學校的老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和方式,主要鼓勵學生多採用體驗取代記憶;這在智商天分處於前段班或家中環境可配合的狀態下,原則上不會有太多問題。主要就是讓就是透過教科書商提供的學習單(原則上作業就是學習單,就看你要不要改版或重新修改、編輯),但評量學生方式除了學習單,還是有傳統的考試、習作等書寫作業,但相對比例就變少;可是學童要學習的項目卻變多,包含:傳統科目、校本課程、母語、英文(這些就從過去不是那麼重要的課程扣時間或直接改變科目),所以國小、國中這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
- 找尋之後升學方向。
- 保持一定成績。
- 提供學生學習體驗。
但目前學校老師並沒有主動提供,原因在於要管理班級和學生秩序(班級經營)、配合各縣市教育局的各項目比賽、配合學校政策,所以根本無力完成前述的三項重要項目,所以到高中時除了前段班志願學校,中、後段班根本反而要做這些任務(班級經營),因此多數學校真的很努力配合在地主管機關,執行他們必須達成目標,特別時新學年還有母語課程,屆時會有一堆非主流課程採用母語和英語做教學;但這時各位老師應該要提供的主要任務是:
- 積極備課(提供完整108課綱資料)。
- 配合各縣市科任教學中心,參與共同備課;有時是連兩天的戶外講習。
- 提供完整課程諮詢。
特別是地理老師主要還要配合相關時事,介紹該國場域、發生原因與活動的主體特徵,這時好一點的出版商會努力生出特刊;但有的往往都半年後才出現特刊...,這些都是中、後段班學校必須,但卻又無法配合的工作,主要原因有:
- 班級數不足,科任教師數不足,無法請假找代課。
- 自己若同時又要兼任導師,那別說校內共備參與,校外共備幾乎無法參與。
因此這些在現在乃至未來的118課綱,都會造成教學困境,此外學生數也是大問題,公立學校大多一個班級30多位學生,但私立學校卻會到達40多位,而多數老師在有限的時間內,真的無暇去進修額外相關資訊,特別地理又是額外資訊非常多的科目,這對對學生不管城鄉實際上就產生極端不公平,甚至更合理的班級人數應該15人為單位,試問有多少學校可以達成?現在的地理學已經不是以前那種背背鐵路、山脈的古典區域地理學(那些甚至都是歷史),現在的地理學更活化、更廣泛,這是各位老師面臨的大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