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3的文章

資訊服務業的ESG

圖片
最近小弟我的FB一直出現ESG認證的廣告,但所有單位都並不是同樣的業種或同種工作類型,實際上就針對我最熟悉的 資訊服務業 來討論,因為這領域在目前的中華民國,是主要的產業型態,應該說扣除 軍、公、教、各大科學園區製造業與其他零售服務業 外,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屬於 資訊服務業 ,很多人或許不太理解這是啥:事實上這個行業就是在承包各級政府的資訊系統、各家公司的各項軟體客製化...等。 因此早期很多資訊法人改成公司或靠一些基金成立一些公司,例如:資拓宏宇、關貿...等,然後也輔導相關公司,例如:中華工程顧問公司分出的臺灣世曦,美援時期遺留的中美基金,成立的中華電腦公司,現轉型成為臺灣地理資訊中心。 這些實際上也是在維持我們相關日常生活,例如:健保卡、自然人憑證、身份證等主要系統,就連最重要的戶、役、政系統,也是這些公司的產出;因此這些公司主要都是內需市場,鮮少外包(僅有伺服器,可以採購美國廠牌的),所以我們的企業很多都是這種類型的,但 ESG 討論的部分,這是最少的面向。為何呢?主要是因為這些企業多半都是所謂的 辦公室企業 ,因此對於外界看來,僅有使用 電和民生用水 ;但實際上這些企業更應該要討論所謂的ESG,因為這些辦公室企業會更去思考政府的政策,去思索要怎樣才能輔導政府開始落實實際的環境治理,而這些公司的技能也會提升,而不會一直在原地打轉或是僅配合政府政策去產生民怨,因此我這真的呼籲相關資訊服務業,開始可以思索自己公司的 ESG 要如何發展。 此外小小抱怨一下 ISO ,這僅是一家國際標準制訂組織,並不是絕對(如下圖),所以在考量 ESG 時,請考量自身的主體,而不是指參照ISO公司的文件。

108課綱的真相(科任教師篇)

圖片
 這裡我會分成一般小學、國中、高中和技職高中來一併討論,前兩項是一組,但高中和技職高中,因學區改變和制度的關係,所以這會是另外一種討論結構;先幫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之前討論的目前架構(如圖)。 上圖是指一般高中生,但若國中會考選擇 技職教育 的,到高中實際上因為學測不考,所以生物、地理、地球科學和校本課程就會簡化很多,但在要做 學習歷程檔案 這階段,就只能依照原本選擇的專項發揮,這對於在技職系統中就不會產生太多問題,有問題的多半反而是一般生 。 OK!我從國小、國中開始說明:在108課綱(甚至之後的118課綱),依舊都是所謂的素養取向,因此學校的老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和方式,主要鼓勵學生多採用體驗取代記憶;這在智商天分處於前段班或家中環境可配合的狀態下,原則上不會有太多問題。主要就是讓就是透過教科書商提供的學習單(原則上作業就是學習單,就看你要不要改版或重新修改、編輯),但評量學生方式除了學習單,還是有傳統的考試、習作等書寫作業,但相對比例就變少;可是學童要學習的項目卻變多,包含:傳統科目、校本課程、母語、英文(這些就從過去不是那麼重要的課程扣時間或直接改變科目),所以國小、國中這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 找尋之後升學方向。 保持一定成績。 提供學生學習體驗。 但目前學校老師並沒有主動提供,原因在於要管理班級和學生秩序 (班級經營) 、 配合各縣市教育局的各項目比賽、配合學校政策 ,所以根本無力完成前述的三項重要項目,所以到高中時除了 前段班志願學校 , 中、後段班根本反而要做這些任務(班級經營), 因此多數學校真的很努力配合在地主管機關,執行他們必須達成目標,特別時新學年還有母語課程,屆時會有一堆非主流課程採用母語和英語做教學;但這時各位老師應該要提供的主要任務是: 積極備課(提供完整108課綱資料)。 配合各縣市科任教學中心,參與共同備課;有時是連兩天的戶外講習。 提供完整課程諮詢。 特別是地理老師主要還要配合相關時事,介紹該國場域、發生原因與活動的主體特徵,這時好一點的出版商會努力生出特刊;但有的往往都半年後才出現特刊...,這些都是中、後段班學校必須,但卻又無法配合的工作,主要原因有: 班級數不足,科任教師數不足,無法請假找代課。 自己若同時又要兼任導師,那別說校內共備參與,校外共備幾乎無法參與。 因此這些在現在乃至未來的118課綱,都會造成教學困境,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