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中風的後遺症-癲癇
四年前在我生日完畢後,本來要去客戶那邊開會討論工作,但因為身體不適;當時本來以為只是感冒,所以後來就請假回家,順便去診所拿藥,但吃完藥後就開始斷片約莫10天(根據三總醫生描述說我是輕微中風,但沒有影響我的各項動作),但因為我媽不放心,所以我在家調養至四月,然後也就把原來的工作辭了,反正前一年業績不好(就幫客戶做了很多白工,但沒啥收入…);然後就開始我的失業生涯,我有去登記就服處,領了半年的失業補助。
好啦!以上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原本三總神經內科判定的出血因為影響不大,所以把治療癲癇的帝拔癲從處方簽中取消了,先說這個藥物不適合放在一般藥盒,主要因為它極容易潮解(出水),而出水過後這藥物的藥效就會有折扣,但傳統上一般的神經內科醫生都會開這顆藥給病患,但實務上來說這顆藥物除了減緩癲癇和降低躁症發作外,其餘均屬副作用,尤其對於肝功能和女子生育功能影響最大,所以這顆藥物很多醫生已經逐漸少開。
Valproic Acid Depakin Chrono(帝拔癲)藥易於潮解,請置於密封容器(原廠藥瓶上有防潮機制,可以協助減緩藥物潮解)
後來我就轉到國泰神經內科看醫生,初步也是發作後被收急診,但因為發作不明顯,僅有偶而發作,所以醫生就開了優癇作為我的長期處方簽,然後看了一下我的血壓記錄,建議我因為舒張壓偏高,所以換到心臟內科重新調整血壓;就這樣看診了一整年,轉眼又到春夏交替時節,結果我的癲癇又發作了,又被送急診…,這時醫生增加了藥量變成早晚吃,外加晚上多顆第四類管制藥物。事實上這時我媽就聽她的朋友說榮總有把癲癇在神經內科獨立門診,多數的醫院包含三總、國泰都屬於神經內科,唯獨榮總有把這在神經內科中獨立出來,然後我在此之前就有在家大發作幾次!
這邊要提醒大家(以下很重要所以說三次):
若非癲癇學會有修正,現在的醫療概念是當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是不塞東西到患者口部(過去都認為會咬到舌頭!)但實際是並不會,頂多咬傷舌頭或口腔,只要將患者確保呼吸不要終止,然後患者頭部不要撞傷就可以!
若非癲癇學會有修正,現在的醫療概念是當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是不塞東西到患者口部(過去都認為會咬到舌頭!)但實際是並不會,頂多咬傷舌頭或口腔,只要將患者確保呼吸不要終止,然後患者頭部不要撞傷就可以!
若非癲癇學會有修正,現在的醫療概念是當癲癇患者大發作時,是不塞東西到患者口部(過去都認為會咬到舌頭!)但實際是並不會,頂多咬傷舌頭或口腔,只要將患者確保呼吸不要終止,然後患者頭部不要撞傷就可以!
然後我就當天在榮總監測了腦波(實際上也同時因為這樣觸發了我的癲癇開始大小發作),隔天晚上回榮總拍核磁共振,實際上這幾天已經開始持續發作不斷,只是規模大小而已,所以拍完後我就趕去榮總急診內科掛號,等待住院,通常在榮總神經內科住院的病患,原則上若不是假日或晚上入住的,都會去更完整的貼腦波貼片,因為這樣可以更完整監控發作狀態,而且病床前還有兩隻CCTV監控發作狀態(同時會呼叫護理站和監控同時記錄),就哪幾天我的頭部貼滿電極,而且比一般腦波監測更密,所以我住院那幾天不能洗澡、洗頭,頂多沖洗下半身,就連拆電極時頭髮都還黏了一堆,在醫院洗了兩次勉強看不出來,然後回家後又重新清洗一陣才勉強乾淨,然後榮總除了優癇早晚兩顆,晚上那次改成睡前,然後再加上兩種藥物(三顆)。
根據榮總醫生表示就是當時出血位置不正常放電,但比較奇特的是總在春夏交替間發作,這是需要未來長期注意的部分,然後目前除了我腦部出血的位置外,還沒看到有別的地方有腦傷,所以暫時應該是那時候的後遺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