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南港區和新北市汐止區的分界河流-大坑溪

 居住在南港展覽館附近或從小就讀誠正國中的學生,應該都有經驗旁邊有一條溪流,那條就是大坑溪,這條剛好是兩個行政區的分界,這條溪流從石碇區光明寺附近的刣牛按山、鹿窟山流出,一邊是南港、一邊是汐止過南港橋後匯入基隆河。一路上流經大坑、舊莊、弘道街和四分溪匯流,再往下游在橫科附近和橫科溪匯流,並經過誠正國中,過南港橋後匯入基隆河。

在流過舊莊之後,因兩岸岩質軟硬差異,所以開始差異侵蝕(汐止這側較多丘陵和岩盤),所以就開始產生曲流和彎曲,所以早在民國73年時,開始啟動了大坑溪的截彎取直作業。




因為是比較早期的截彎取直,所以在相關資料上比較難取得,但地理系的訓練就是從現有遺跡、都市紋理去判讀,而且就算河流改道了,一些早期建物也還是保留原來的樣態(如下圖)。

臺北市歷史地圖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被訓練過,所以筆者我就好心一點,幫大家把截彎取直的地方標繪出來(如圖)。

這樣原本屬於汐止的區域就變成南港了

當然不只這樣,事實上因為這次截彎取直,同時也掘深了大坑溪的河床(人工的向下侵蝕)
,把原來的河底挖深(納莉風災時就破功),然後改良了河流鋪面變成了我影片說的三光河流(兩側、底面都是水泥),就河流改良來說這較不容易氾濫,因為流速較快,但對於河流生態、原本河流內的生物,還有相關的整體河流能力來說卻是大打折扣;另外在討論河流的內外水保持能力來說,這也是可以納入課題討論的項目。

這樣的截彎取直現在也留下一些遺跡,大家有空時可以自己去現場走讀,並看看原本大坑溪的流動方式,例如福山抽水站,還有比較兩岸的地形。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同事的磨合

謝謝大家(2025)

南港的LaLaport(實際僅是中信第二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