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卡錫主義和顏色恐怖

 源自WIKI

麥卡錫主義(英語:McCarthyism)是在沒有足夠證據的情況下指控他人不忠、顛覆、叛國等罪。它也指「使用不公正斷言、調查方式,特別是對持異議者和批評者進行打擊。」

在麥卡錫時代,不少美國人被指為共產黨人或同情共產主義者,被迫在政府或私營部門、委員會等地接受不恰當的調查和審問。被懷疑的主要對象是政府雇員、好萊塢娛樂界從業人士、教育界、工會成員。雖然沒有足夠證據能證明任何事實,但嫌疑人依然被定罪,而個人的真實或可疑的左派組織或信仰都被大肆誇張。許多人因此失去工作,事業遭到了毀滅性打擊;有人甚至被監禁。絕大多數被定罪者事後都得到了平反,法案被判違憲,解職令被判非法或准許申訴。

麥卡錫主義最著名的例子包括參議員約瑟夫·雷蒙德·麥卡錫自己的演講、調查和聽證;好萊塢黑名單,以及眾議院非美調查委員會(HUAC);以及約翰·埃德加·胡佛領導的FBI所做的形形色色反共運動。麥卡錫主義造成了廣泛的社會和文化影響,觸及了社會各個層面,成為美國大摩擦和大爭論的來源之一。

但在維諾那計劃公開後,歷史學家約翰·厄爾·海恩斯研究該計劃和其他證據,總結麥卡錫名單上的159人中至少有9人的確是蘇聯間諜,他認為麥卡錫名單上大部分人是應該合理地被懷疑有安全風險。

以上都是在說明麥卡錫主義的緣起和過程,但這也是世界各國在發生所謂白色恐怖(後來陸續還有其他類色的顏色恐怖,但冷戰時期各國都發生白色恐怖事件。)

台灣目前因為恐共,現在的執政黨開始大張旗鼓的喊著要轉型正義,但作法卻是行轉型正義知名的綠色恐怖,這時代因為大眾傳媒、通訊軟體等工具發達,很容易就散播一些言論,但這些言論往往容易被各種風向、意識形態給操弄,甚至不只是台灣,在現今的美國、澳洲、香港這些所謂的民主國家,有心人要散布這些資訊更是容易,因此要扣意見對立面的帽子,比起以前更容易,但有人用整體觀點去看事情嗎?

就結果論而言我相信沒有,主要因為所有的資訊爆炸的世界中,不會有人有耐性、時間,甚至是心情去好好看這些議題,畢竟扣帽子容易,但要承認自己判斷錯誤,甚至對方這點意見正確,是所有人都辦不到的事情,這幾年我一直在找除了美國觀點外的新聞觀點,後來發現這在台灣很困難,因為台灣一整個是被輿論高度控制的新聞,有政治顏色的新聞、有意識的製造出來的新聞,這些都是影響、干擾判斷的言論,而追求獨立自主的現代人來說,這些往往都是毒藥,反倒要去自我調整和清洗觀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新同事的磨合

謝謝大家(2025)

南港的LaLaport(實際僅是中信第二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