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雄大爆炸之後~關於管線資料
做GIS的或多或少都見過或聽過管線資料,
當然他的主管機關也因為事權而有所不同
一般大家認知的八大管線主要是由營建署(各縣市政府是養工、新工或工務單位)所管
因為這些最常開挖也跟公共建設有關
而早期國營事業也有不少相關管線
但為何在特別有一個國土資訊分組的協助管理下
總是還是常發生找不到管線或挖錯管
事實上主要是因為挖管線的單位和建資料的單位往往不同
此外臺灣雖說是資訊大國
但很多營造工程單位根本沒導入足夠的資訊化
國外工程圖籍管理很早就在進行
而臺灣負責管線的各級政府卻一直沒有好好導入或導入失敗
主要就是因為現在在營造工程的規範不夠
而且又常常以價格標為主
是想在開挖和覆蓋時沒有把管線資料建完
事後要補要測不管怎樣都會有誤差
我就親眼看過瓦斯公司在路平專案之後
拿著儀器在馬路上找他家管線位置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又要增加工程成本之類的理由
但這些工具和資訊技術的導入不也是產業和技術進步的一環嗎?
臺灣是一個資訊大國但在真正的資訊應用基礎上卻是非常匱乏
以上我說的~
如果有質疑的可以在街上看看開挖單位
有幾個很有資訊化的在管理吧?
很多都還是紙圖作業
而圖紙卻不知道多久沒有更新了
最後我們還是要鼓勵政府資料提供開放出來
當然這些是管線圖不是血管會神經管道圖
就不勞醫生來大做文章了~
這些資料是要讓專業的人去使用
避免下次在有類似災難
而不是讓你出名用的
你這樣只會害真正要用資料的人最後拿不到資料
P.S
打從911之後管線資料
就一直被列管特別是瓦斯和電
這些資料的取用目前都不是自由的
我希望這些資料能適度的開放
能讓更多的資訊技術介入去讓產業升級
而不是一直把資料藏起來
讓大家都不能進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