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4的文章

我的手機吊飾

圖片
  我現在的手機吊飾很不像我這樣男生會當成吊飾的東西, 主要它是一個白色玫瑰的壓克力雕刻, 而這吊飾當然因為繩結老舊和被我東加西加, 有稍微泛黃和不很美觀, 這是自己買的吊飾, 所以坦白說沒啥紀念意義, 但個人偏好的問題就是很喜歡這圖樣, 因此我上週六就特地到九份去, 找尋當年(大約七、八年前)賣我的店家, 看看能不能買個新的? 新和舊的手機吊飾 而當年買的時候,我僅印象那是一個小小的攤子, 然後在老街的某一段的插路口(左手邊), 所以我就言路邊逛邊吃,去找那個攤子, 所幸老闆還有繼續經營, 而且看似經營的不錯, 現在也有自己的店面, 當然在我買完新的吊飾之後, 老闆知道我舊的吊飾,而且只是繩節要更新與顏色有跑掉後, 也很熱心的幫我稍微整修了一下, 所以現在我有兩個白玫瑰雕刻的手機吊飾啦! 謝謝老闆!! 但雕刻這太傷眼,所以老闆已經沒做新的

在高雄大爆炸之後~關於管線資料

  做GIS的或多或少都見過或聽過管線資料, 當然他的主管機關也因為事權而有所不同 一般大家認知的八大管線主要是由營建署(各縣市政府是養工、新工或工務單位)所管 因為這些最常開挖也跟公共建設有關 而早期國營事業也有不少相關管線   但為何在特別有一個國土資訊分組的協助管理下 總是還是常發生找不到管線或挖錯管   事實上主要是因為挖管線的單位和建資料的單位往往不同 此外臺灣雖說是資訊大國 但很多營造工程單位根本沒導入足夠的資訊化 國外工程圖籍管理很早就在進行 而臺灣負責管線的各級政府卻一直沒有好好導入或導入失敗 主要就是因為現在在營造工程的規範不夠 而且又常常以價格標為主   是想在開挖和覆蓋時沒有把管線資料建完 事後要補要測不管怎樣都會有誤差 我就親眼看過瓦斯公司在路平專案之後 拿著儀器在馬路上找他家管線位置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又要增加工程成本之類的理由 但這些工具和資訊技術的導入不也是產業和技術進步的一環嗎? 臺灣是一個資訊大國但在真正的資訊應用基礎上卻是非常匱乏 以上我說的~ 如果有質疑的可以在街上看看開挖單位 有幾個很有資訊化的在管理吧? 很多都還是紙圖作業 而圖紙卻不知道多久沒有更新了   最後我們還是要鼓勵政府資料提供開放出來 當然這些是管線圖不是血管會神經管道圖 就不勞醫生來大做文章了~ 這些資料是要讓專業的人去使用 避免下次在有類似災難 而不是讓你出名用的 你這樣只會害真正要用資料的人最後拿不到資料   P.S 打從911之後管線資料 就一直被列管特別是瓦斯和電 這些資料的取用目前都不是自由的 我希望這些資料能適度的開放 能讓更多的資訊技術介入去讓產業升級 而不是一直把資料藏起來 讓大家都不能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