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香港行的感想
我是一個還算熱愛軌道運輸的人, 所以對於軌道運輸的分析還算尚可。 這次到香港去玩,對於他們的軌道 運輸感到印象深刻,當然這次沒有 搭纜車和輕軌, 先簡單敘述一下行 程從機場搭快線到市區,搭路面電 車到時代廣場,搭地鐵到尖沙嘴, 之後搭地鐵換廣九鐵路到深圳,換 深圳地鐵,在尋原路回香港,這一 路上遇到很多路線在地圖上是重疊的 ,但香港的作法卻是共線不共軌,這 在投入成本中相較臺北捷運的共線共軌 高出非常多,因為土地、軌道幾乎都比 較多,但是各路線間的干擾卻是最小, 拿臺北當例子,就現況來看,主要兩條 動脈是板南和淡水(中和與新店),目 前淡水線的南段是共線共軌(北投到古亭) ,這幾年最大的影響是之前納莉風災時,那 種停擺狀況暫不討論,若就現在來看,過了 臺北車站到古亭這一段如果有路線中斷,這 兩條捷運(淡水-新店、北投-南勢角)就同 時都停擺,當然台灣作了很多的交叉換軌, 避免這問題(只會有局部停擺)但是這樣僅 只能滿足現有班距,而香港的不共軌,在重 疊區間中則會有另一替代路線當作備援, 而不至於影響行車。 另外機場快線也是如此,在旅客進出機場的 同時行李考量是很重要的,目前臺灣的機場 線在設計上僅當作一般捷運設計,變成旅客 出機場時需要有心理準備拿著行李跟一般乘客 卡位,這是非常影響國際觀感的,雖然香港的 車廂沒有我們的乾淨,而且車站出入口跟迷宮 一樣(這一點臺灣的兩個都會捷運都非常之好), 但是在軌道設計上是可以在多跟外面學學。 港鐵和機場快線的基地(共用基地,因為軌距一樣) 長的很像文湖線機場內部捷運,是怎樣!!文湖線是人家機場內部設施等級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