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午餐吃不飽卻剩一堆廚餘?6成學生認「不喜歡味道」
就一個曾經吃過營養午餐的人來說,目前我國各縣市每位學生可分配到的單價都很低,大約40元以內(但實際上這在國內是吃不到任何完整的一餐的價位,目前均價大約是90元)。那另外一件事就是我國普遍都是各縣市都是外包給團膳業者,這沒辦法控制好每個可以要求的營養和味道,特別是很多蔬菜食材很容易變味,根本不能久放過三小時(營養午餐多半是早上十點送到學校,到中午十二點給學生打飯);而且鄰近國家多半有配給群組學校的營養師,但我們的團膳業者多半僅有掛名的簽證,所以剩食過多這件事很正常。 標題:營養午餐吃不飽卻剩一堆廚餘?6成學生認「不喜歡味道 」 原文:作者 品觀點 責任編輯 李如茜 報導 據統計,台灣有學齡兒的雙薪家庭多達74.5%,營養午餐在國中小學的普及率高達99%,不過根據兒童福利聯盟調查顯示,學校的營養午餐是「既不營養又不好吃」,約有8成的受訪學生表示,曾經有午餐吃不飽、卻留下一堆剩菜廚餘的情況發生。兒盟表示,各地方政府往往視財政狀況或其他因素各行其事,全台缺乏一致並符合最基本要求之供餐制度,呼籲教育部儘快設立營養午餐專法、提升營養午餐品質。 營養午餐問題多,去(2022)年底,台北市力行國小曾爆出因營養午餐業者疏失導致學童誤喝「餿水湯」,昨(11)日更爆出今年6月碧湖國小午餐的「咖哩燉豬肉」中發現金屬針管,近期還有媒體報導,某國小家長投訴,孩子學校午餐竟只發麵包配飲品,讓人不禁擔心學生的營養是否有人把關。 兒盟近日發表2023台灣兒少營養午餐調查,報告顯示,高達8成的學生表示午餐曾經吃不飽、卻留下剩菜廚餘,原因是菜色不喜歡(74.8%)、味道差(60.1%)所致,另外也有近4成左右的學生認為口感不好(41.7%)、菜色太重複(40.6%)及太油(39.2%)。以滿分100分計,營養午餐的平均分數只得到51.3分的不及格分數。此外,調查也發現,近4成的學校每周提供2次以上丸類、香腸、重組雞塊、加工品,恐違反國健署午餐標準。 對此,教育部回應,為強化學生午餐營養安全衛生、制定完備的學生午餐制度及推動飲食教育之法源依據,國教署將推動午餐專法,先前已推動「學生午餐及飲食教育條例(草案)」,並召開多次公聽會及座談會,蒐集各界意見。未來將持續推動「公立國民中小學午餐廚房精進計畫」、「推動偏鄉學校中央廚房計畫」,依相關法令規定結合行政院食安五環,定期落實中央聯合訪視抽查、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