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0的文章

概略介紹容積率、建蔽率和樓地板面積關係

  這幾年因為房地產上漲所以很多人都在討論都市更新及土地開發的議題,但多數人不懂這些的實際關係和關連。 通常在都市計畫中容積率和建蔽率往往決定一棟建築物能得到的多少樓地板面積,也就是實際的使用坪數,但是一般人往往搞不清楚這些東西跟都市更新後原有建築物的關係,以及在之後可以獲得多少使用實際使用坪數(扣除公設前)。 通常都市計畫法裡面會註明一個使用分區的容積率和建蔽率若沒有,則會在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與規則裡面說明;而這些資料事實上要在各地方政府的地政單位或都發,甚至工務單位做查詢。因此在都市土地使用分區要實施變更往往來經過冗長的都市計畫審議過程或都市更新程序,然這些程序、流程不是以天為單位而是以年為基本單位,基本上都需要3到5年,甚至更久甚至超過十年以上的時間,也因此都市計劃的困難實施也是目前如何可以快速簡化的必要工作。一般民眾和房仲往往說不清楚的是容積率與建蔽率的關聯,而這些資訊在對於一般民眾如果要買房、買地投資也都是一個最大的盲點,早年你只要有塊土地,若有蒐集足夠建築房屋的材料,加上你又有足夠能力就可以自行興建一棟房子,但隨著都市化開發,都市計劃法甚至國土計畫法的施行,這兩個數字幾乎全台各地都適用了。 建蔽率就是指單一塊土地可以興建的面積比率,假設一塊土地面積為100坪,而建蔽率為60%,那就是指實際可當作建地面積的建築基地為60坪;而容積率則是指實際可以變成樓地板面積的的部分,假設一塊土地面積100坪,容積率為225%,那換成樓地板面積就是225坪,這邊先說明一點在都市計劃法中所計算的樓地板面積都是包含建物完成後的公共設施,而不是不含公設的面積,也因此建物的公設越多,佔用的樓地板面積也就越多。也因此當非必須的公共設施越多,例如:游泳池、健身房等,這樣實際的住戶分到實際樓地板面積就會越少當然若住戶對於這些設施的需求度非常高,幾乎無時無刻都在使用的話那就另當別論。 資料來源圖解說明: 新北市城鄉局